水痘

水痘

概述:水痘(varicella)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,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。多见于儿童,具有高度的传染性,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,愈后可获终身免疫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
    1.传染源与易感人群  水痘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,现症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。人类对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普遍易感。易感者在室内环境持续暴露于水痘后,几乎均可受染。故水痘往往在托幼机构、小学,或儿童的其他集中场所内形成流行;也是儿科诊室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疾病之一。发病者在接触水痘后10~20 天出现症状。由于大多数水痘患者发生在儿童时期,20岁以后发病者不到2%;故就流行病学上的意义而言,易感者主要指未感染过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的儿童。水痘患者病愈后,病毒仍有可能在宿主神经节内长期潜伏,使有的患者在10年后出现复发,复发时多表现为带状疱疹。
    2.传播途径  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病变黏膜皮肤组织、疱疹液及血液中。感染经由直接接触患者疱疹液而传播,也可能通过水痘患者的口鼻飞沫及气溶胶经由空气传播,故传染性很强。处于潜伏期的供血者,亦可能通过输血传播本病。无论是水痘,抑或是带状疱疹患者,一般于出疹5天后,传染性即消失;但是,由于在水痘患者疱疹液内的病毒拷贝数较高,且可由水痘患者呼吸道排出病毒;在疱疹出现而被患者或他人发现以前,水痘患者就已通过鼻咽分泌物排出病毒,从而具有传染性;故水痘患者构成了VZV病毒感染流行的主要传染源,易于在儿童聚集的公共场所广泛传播,导致感染流行。与水痘患者相比,成人带状疱疹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在流行病学上则不重要,这是因为病毒在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液内的拷贝数较低,且只经过直接接触患者病损处形成传播。
    3.流行季节  水痘的好发季节是冬末和春初,流行高峰在3月份。但散发病例也可发生在初夏和深秋。

病因

病因: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同属疱疹病毒(herpesvirus)亚科。病毒在宿主体内长期潜伏,发病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黏膜的疱疹性损害,易于复发为其共同特征。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为直径大约150~200nm的球形病毒颗粒,外有双层类脂蛋白包膜。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,人类是唯一的自然宿主。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VZV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较弱,在干燥的疱疹痂壳内很快就失去活性;但在疱疹液中,可贮于-65℃长期存活。病毒可用人胚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,但不能在鸡胚等一般动物组织中生长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内复制,然后进入血流,到达白细胞内复制后大量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,病毒散布于全身各器官组织,引起全身病变。皮肤病变主要为棘状细胞层的细胞水肿变性,胞核分裂成多核巨细胞、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形成,随后细胞液化,单房性薄壁水疱形成。早期疱疹液标本于电镜下观察可见内含大量病毒。由于炎症细胞增多及混入脱落的组织细胞残屑,疱疹液可逐渐变得混浊,亦可呈脓疱样外观。疱疹周围及其下部真皮组织充血、形成环绕疱疹基底部的线状红晕。晚期疱疹液中的病毒含量减少。由于病变表浅、愈合后一般不遗留瘢痕。眼、鼻、口、咽等部位的黏膜亦可有疱疹形成,且易破溃形成溃疡,但易于愈合。与此同时,水痘患者的多种组织中可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,包括肺、肝、脾、肾上腺、胃肠道、心肌、胰腺、血管内皮及大脑组织等。水痘性肺炎患者的肺部组织呈广泛的间质性炎症,有散在灶性坏死炎变区;肺泡可出血,肺泡与细支气管内含纤维蛋白性渗出物、红细胞及有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。肺间质与细支气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。在水痘性脑炎患者,可见脑组织有变性坏死、点状出血、间质血管周围脱髓鞘性改变及脑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现象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发病急,有发热、头痛、咽痛、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。成人较儿童严重。一般发热24h即出现皮疹。躯干部先出现散在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疹、丘疱疹及水疱,疱壁紧张易破,周围绕以红晕,疱中央呈脐窝状,数目多少不定,以后头面、颈部、四肢近端也出现皮疹,一般呈向心性分布。可侵及口腔、舌、眼结膜、咽及外阴黏膜。皮疹分批出现,常可见到丘疹、水疱、结痂等不同皮疹同时存在。皮疹数日后结痂,约1~2周脱落,如无继发感染,脱痂后不留瘢痕。成年人水痘较儿童症状严重,常伴高热、头痛、乏力、肌痛、关节痛等全身症状,皮疹也较广泛,数目多,炎症重,瘙痒甚。不典型水痘有大疱型、坏疽型和出血型。
     免疫缺陷者患水痘症状十分严重,常发展成“进行性水痘",病程第2周继续出现水疱并伴高热,约30%累及内脏,并发水痘性肺炎及暴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水痘性脑炎、Reye综合征(急性脑病及脂肪变性)等。妊娠妇女患本病比非妊娠妇女更严重,已有死亡报告。如果孕妇在分娩前后几天内患水痘,可能发生新生儿水痘。如婴儿在出生后5~10天出水痘,常预后不良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并发水痘性肺炎及暴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水痘性脑炎、Reye综合征(急性脑病及脂肪变性)等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对于非典型的水痘疑似患者,可考虑在皮损部位取材,以下述方法确诊。
    1.疱疹刮片检查  新形成的水痘,刮取基底组织碎屑涂片,以吉姆萨或瑞氏染色后,镜下可查见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。
    2.免疫学检查  可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疱疹基底刮片或疱疹液中的疱疹病毒抗原;亦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带状疱疹抗体,若病程中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,则有诊断意义。
    3.病毒分离或电镜检查  对缺乏皮疹而疑为水痘脑炎、水痘肺炎或其他严重的非典型病例,可采集脑脊液、痰液或其他相应标本,接种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等适当的培养细胞,以分离疱疹病毒;也可用电镜直接检查患者疱疹液中的疱疹病毒;但这些检测技术复杂,耗时较长,一般很少在临床上应用。近年来,已开展PCR技术,从上述标本中快速检测病毒的基因,有助于早期诊断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水痘并发肺炎者,X线胸片可见双肺弥漫性结节状阴影。

诊断

诊断:典型水痘具有如下特点:①患者多为婴幼儿,发热后1~2天内分批出现全身性皮疹,其分布呈向心性;②皮疹在1~2天内经历由斑疹、丘疹、疱疹,继以枯干结痂的阶段。各阶段不同的形态皮疹可同时并存于患者身体的同一部位;③典型疱疹呈卵圆形,壁薄易破,疱疹中央部无脐凹;只要没有继发性感染,疱疹不化脓,愈后不留瘢痕;④除内脏型水痘及进行性播散型水痘的罹患者之外,患者全身症状一般不重;⑤流行病学史可询及所接触的人群中有类似患者。水痘脑炎若发生于出疹的病程中或病程后,诊断不难。若脑炎的临床表现见于出疹前,由于其临床特征和脑脊液检查特点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,则诊断殊为困难;临床上往往只能在见到典型疱疹后,才能做出水痘脑炎的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重症水痘要与播散性单纯疱疹、播散性带状疱疹相鉴别,鉴别困难时要依靠实验室诊断,如病毒分离培养、Tzanck涂片、PCR法等确定VZV的存在。轻型水痘要与以下疾病鉴别。
    1.丘疹性荨麻疹  散在分布的坚实的水肿性丘疹、剧痒、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疹,易于复发。
    2.脓疱疮  好发于颜面及四肢暴露部位,脓疱为主,全身症状不明显,皮疹无分批出现的特点,不累及黏膜。

治疗

治疗: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。治疗原则主要是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,对重症水痘患者则采取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。
    1.避免皮损或呼吸道遭受继发性细菌感染  保持患者皮肤、双手及口腔清洁。指甲应注意修剪;睡前可将患儿两手用布分别包扎,以免睡梦中无意抓破疱疹。同时,采取止痒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对皮疹的搔抓;可局部应用含0.25%的碳酸氢钠液湿敷或涂洗以止痒。口服抗过敏药物亦可有止痒效果。疱疹破溃后,可在局部涂以抗生素软膏。若疱疹局部感染严重,尤其是有全身症状时,可全身应用抗生素,一般可选用针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,有条件时最好做细菌培养,根据药物敏试结果,选用敏感的抗生素。
    2.抗病毒治疗  对于病情严重,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水痘患者、新生儿水痘、播散性水痘、水痘肺炎、水痘脑炎等,应当进行抗病毒治疗。可使用阿昔洛韦,5~10mg/(kg·次)缓慢静脉滴注,1次/8h,共7~10天;亦可用单磷酸阿糖腺苷,5~10mg/(kg·次)静脉或肌内注射;还可加用干扰素α100万~300万U/d肌注,以尽快控制皮疹发展,加速病情恢复。
    3.皮质激素的禁用与慎用问题  由于皮质激素对水痘病程有不利影响,故一般情况下,水痘患者应禁用皮质激素。倘若在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其他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发生水痘,应谨慎处理。如果皮质激素应用的时间不长,应即停用;但若用药时间已较长而不能骤然停药时,则应逐渐减量;并对其中水痘病情严重的患者加用抗病毒药物。不过,对于水痘所致的重症喉炎、水痘肺炎、水痘脑炎等危重型患者,仍可考虑在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,短程加用皮质激素治疗。

预后

预后:只要未继发严重细菌感染,普通型水痘预后良好,愈后局部亦不会留下瘢痕。但是,免疫功能低下,继发严重细菌感染的水痘患者,新生儿水痘或播散性水痘肺炎、水痘脑炎等严重病例,病死率可高达5%~25%。水痘脑炎的幸存者还可能会留下精神异常、智力迟钝、癫痫发作等后遗症。

预防

预防:
    1.隔离水痘患者  VZV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为水痘或带状疱疹,但两者的主要传染源均是水痘患者,隔离水痘患者是预防VZV感染的关键。水痘患者对儿童传染性很大,对水痘患者的传染源管理应包括呼吸道隔离和接触隔离。患者的隔离期应自出疹开始到出疹后6天,或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干燥结痂为止。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,此前不得入托或入学;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,并防止其与易感孕妇接触。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应消毒。易感者接触后应检疫3周(可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)。
    2.切断 VZV感染的传播途径  应加强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,或紫外线照射室内进行空气消毒。接触患者后彻底洗手,是预防VZV在医院内感染流行的简便有效措施。
    3.易感者的免疫保护措施  对于未感染过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的孕妇、儿童与免疫功能低下者,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免疫保护措施,避免发生胎儿畸形或重症水痘感染。
    (1)被动免疫:在接触后72h内用高效价VZV免疫球蛋白5ml肌内注射,对水痘有预防效果。由于血制品固有的安全性问题,故VZV免疫球蛋白的应用范围仅限于暴露于水痘患者的以下情况:细胞免疫缺陷者、免疫抑制剂长期治疗者、患有严重疾病如白血病、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者。其理由是,这类患者一旦感染VZV后可能表现为重症水痘,其病情的严重性将超过输用血制品可能带来的某些风险问题。
    (2)自动免疫:近年来在试用VZV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,主要用于水痘高危易感者,有一定的预防效果,据称保护力可持续10年以上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